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主選單 
主選單

Recent

數據載入中...
宣導-認識登革熱與防治

認識登革熱與防治 登革熱又叫典型登革熱(classic dengue),

或原發性登革熱(primary dengue),

係由蚊子(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或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)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熱疾,

而以頭痛、後眼窩痛、高燒(38度以上)、骨頭關節肌肉痛以及紅疹為主要症狀。

登革熱分為典型登革熱與出血性登革熱兩型。重複感染登革熱可能導致「登革出血熱」,

登革出血熱起初症狀和典型登革熱相似,若不及時就醫治療,死亡率可高達百分之五十。

傳染方式為人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吮而受到感染,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間,

病人血液中有病毒活動,稱之為病毒血症期(viremia)。

台灣重要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(Aedes aegypti)及白線斑蚊(Aedes albopictus)。

病媒蚊經叮咬病毒血症期的病患8~12天後,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。

當此病媒蚊再叮咬人時,即將病毒傳給另一人,該名受感染者經3到8天潛伏期即會發病,

而在病人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,稱為「可傳染期」。

預防登革熱 一、社區 登革熱為社區性疾病,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,

一旦社區內發生登革熱病例,則社區內每一個人都有被感染的機會。

登革熱目前因沒有疫苗可以預防,孳生源清除為登革熱防治之根本。

因此清除戶外、空地、菜園之積水容器(陶甕、水桶、水缸、廢棄輪胎)。

並且水缸、花瓶、貯水池應經常洗刷或換水。居家環境,要保持清潔。

二、旅遊 出國旅遊至東南亞國家需提高警覺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,避免蚊蟲叮咬。

身體裸露處,塗抹防蚊藥品。回國後若有發燒、骨頭關節、肌肉、後眼窩痛及紅疹等症狀,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行程。

瀏覽數  
  • 新增到收藏夾
  • 分享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請輸入此驗證碼
Voice Play
更換驗證碼